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体育产业的“困”与“变”
2022-06-20 13:41:38       来源:      编辑:      

  体育产业的“困”与“变”

  “体育成‘特困行业’了”。随着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允许体育等22个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不少体育人见面时都不免感慨。

  持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使全球体育产业受到较大冲击,近年来保持蓬勃发展的国内体育产业也不例外。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效破解发展困局,寻找新的机遇和空间,是国内体育产业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

  体育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没想到这次的复工只持续了3天”,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商场地下一层经营健身房的小智(化名),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朝阳区出现了新的聚集性疫情,在6月6日才迎来复工的小智,不得不在9日下午再次闭店。

  新冠疫情防控的要求,使聚集性、人流量大的体育活动受到重大影响。从2020年至今,国内竞赛表演业受到较大冲击,即便是正常举办的赛事活动大多也是空场进行;曾是体育产业重要支撑的体育用品行业勉力维持;健身休闲、体育教育与培训业纷纷转战线上,盈利空间大幅缩减;体育旅游连续增长势头遇挫……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长达万亿元,增幅55.1%,占GDP比重从0.87%提升至1.14%,且4年间总产出增长率与增加值增长率从未低于10%,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但在国家统计局2021年底公布的数据中,2020年的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7372亿元,与2019年相比,总产出下降7.2%,增加值下降4.6%。

  受疫情影响,多数体育产业类别增加值出现下降。例如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增加值下降20.2%,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下降16.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下降8.1%。

  今年上半年,由于国内部分地区疫情零星散发,体育行业再度受到冲击。多项大赛或延期或取消,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基本停摆,线下体育培训等近年来增长迅速的产业陷入停滞……国内体育行业经营正面临严峻挑战。

  各地多管齐下纾困解难

  “这个政策很及时,扶持力度大,让我们的经营更有信心了。”随着近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关于支持体育企业抗击疫情加快恢复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10项措施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主要从事体育场馆运营的洛合体育负责人戴富祺终于安下了心:“通过这个政策,我们可以减免租金三四百万元,极大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

  据记者了解,近期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国内多个省市先后出台各自属地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除了全国统一对企业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六税两费”外,还有一些立足地方实际、专门针对体育行业的纾困举措。

  其中,湖北、江苏、海南、深圳、西藏、内蒙古、安徽等地的政策中,专门安排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企业进行纾困。上海、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市体育局还提出了落地性高、可执行性强、实惠力度大的体育企业扶持政策。

  例如上海体育局出台的《细则》,包括减免承租公共体育场馆租金、给予体育企业纾困资金补贴、持续配送体育消费券、发放体育场所防疫物资补贴、支持体育彩票销售、鼓励体育企业发展线上模式、支持社会资本扩大体育投资、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加大政府采购等措施。

  四川省体育局印发的《助力体育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体育产业稳步发展的八条措施》,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人才培育、扩大内需”等多方面着手,既提出要落实现有政策、平台资源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着眼长远,谋划新业务、建设新项目、培育新力量等。

  企稳反弹还需修炼“内功”

  虽然近两年来国内体育产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支撑我国体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没有改变,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可期。综合而言,国内体育产业企稳反弹的关键还是要不断修炼“内功”,开展多元化建设,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有效弥补短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虽然多数体育产业类别增加值出现下降,但以非接触性聚集性、管理活动为主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仍在近两年保持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增长18.9%,其次是体育教育与培训(线上),增长了5.7%。

  以健身产业为例,虽然疫情对线下健身的冲击较大,但以线上健身为代表的多元健身场景快速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报告,2021年我国在线健身人群渗透率达到45.5%,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7.4%。

  “近两年来体育产业总体减值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挑战也给体育线上和居家健身消费提出了新命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认为,“疫情为国内体育产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契机,势必将加快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

  “未来要加强技术革新,培育线上线下体育健身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要继续推动业态融合,开发线上体育健身与线下文化、旅游、零售等元素相融合的立体消费场景,不断加快数字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冯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一篇:训练狠抓细节 大赛积累经验
下一篇: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多科学指导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