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中国“黑科技”与“民间花样”齐登场 冰雪运动不“高冷”
2022-02-13 01:05:17       来源:      编辑:      

  (北京冬奥会)中国“黑科技”与“民间花样”齐登场 冰雪运动不“高冷”

  中新社乌鲁木齐2月12日电 (胡嘉琛)冰壶比赛看似十分“高冷”,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行,“万物皆可冰壶比赛”日趋火热。

  新疆女孩用手鼓挑战、教师用黄瓜和冰块制成冰壶比赛成为热搜。同样,金针菇般的旱雪毯,也在中国南方城市投用。充满智慧的“黑科技”及“民间花样”玩法的走红,反映出中国社会日益高涨的冰雪运动热情,也让冰雪运动更贴近民众,不再“高冷”。

  较之夏季奥运会项目,冬季奥运会项目于大众而言,显得门槛高了不少。除了从头到脚所需的专业装备器材外,自然条件限制也是影响冰雪运动爱好者发展的因素,中国一度有“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的说法。而随着一批“黑科技”面世,气候温暖的中国南部地区也可随时享受冰雪趣味。

  在四川成都一处旱雪场内,“雪”呈一簇簇整齐排列的芽状,形似金针菇,是由特殊塑料制成。据悉,其触感、声音和滑行感受能达到90%的真雪模仿度。这种旱雪毯如今已出口到美国、日本、奥地利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中国南京、佛山等多个四季滑雪场投用。

  另一项“黑科技”是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研发出了新型材料——凝胶冰雪,并用它打造出了“永不融化”的冰。据悉,凝胶冰雪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它具有与自然冰雪几乎相同的视感和触感。常温状态下的凝胶冰雪是一种水凝胶材料,可弯卷、易携带。

  将凝胶冰雪垫上一层冰板,加上制冷机组,它就成了不融化的冰。其原材料价格低廉,制备手段简单,无需昂贵的大型仪器,且使用过程中易于维护,成本相比人工造冰技术可大幅降低。

  如果说“黑科技”能满足更多人对冰雪运动的需求,那么自制冰壶等“民间智慧”体现了中国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盆中倒满水,再吊上一根黄瓜,放在室外冰冻,自制“冰壶”成型后,新疆男子刘频与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刘频是新疆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的一名教师,北京冬奥会期间,他观看了中国队的冰壶比赛,并产生了自制冰壶的想法。“这个‘冰壶’的成本在3元(人民币,下同)左右,主要是买黄瓜的钱。”刘频接受采访时笑称,自己玩不过瘾,还要多做几个“冰壶”与朋友一起玩。

  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来自内蒙古、福建等多地网友晒出自制冰壶视频,并形成网络热议话题,不少网友留下“金牌颁给你”“冰壶界天花板”等评论。“高冷”的冬奥会项目被玩出了各种“民间花样”。可见,中国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愈发高涨。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为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中国提出到2025年,国内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1万亿元。(完)

 
上一篇:惊艳、突破、圆梦——北京冬奥会半程综述
下一篇:德国军团拿下雪车雪橇第6枚金牌 赵丹位列女子钢架雪车第9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