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秋深叶落已立冬
2022-11-07 16:36:48       来源:      编辑: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 

立冬是入冬后第一个节气,标志着闭蓄冬藏、万物休养的开始。所谓“冬藏”,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得十分具体生动,“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民以食为天,物藏孕育着冬的到来。

古人基于长期生活实践观察,将立冬分为三候:“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野鸡等鸟类渐趋息影,但气候并不稳定,冷暖交替。民谚有言“立冬,三日寒,四日暖”,有时还有“小阳春”。过去立冬过后,北方农业活动相对较少,南方正是抢抓农事的好时节。现代农业技术和销售平台拓展了生产时序和市场渠道,农民在田间地头试验冬播谷,菜农花农的电子订单应接不暇,冬闲也变冬忙。

“立冬补冬,补嘴空。”为了调养生息、养精蓄锐,古人在立冬前就注重进补御寒。自宋代以来,中原一带在农历十月初便开始“进暖炉炭”,“置酒作暖炉会”(《东京梦华录》)。点炉取暖,一家人围坐火炉旁,饮酒吃肉,尽享天伦。江南一带有开炉做烧饼的传统(《吴郡志》),祭祀祖先,邻里互赠,真情暖凉天。北方喜爱腌菜,将新鲜蔬菜腌制窖藏,以备冬日之需。北方大部分地区还盛行吃糕、吃饺子,天津则有吃倭瓜饺子的习俗;南方苏常一带讲究吃膏滋,将红参、桂圆、核桃等烧汤,活血补气。尽管各地美食不一,大都有补冬御寒之意,甚至有“立冬饮水也有补”的说法。

如今人们生活富足,“补冬”已成为共享记忆、追求品质的文化消费。咸肉菜饭作为苏州传统美食,将米饭拌着咸肉粒、青菜和猪油,成为今日苏州人迎冬补冬的特令食品。在浙江,立冬时节吃羊肉,既是传统习俗,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招牌”。立冬还是绍兴黄酒开酿、金华火腿开晒的最佳时节,绍兴人把从立冬到来年立春酿制的酒称为“冬酿”,同样只有经历立冬到立春的冬晒才能称之为“正冬腿”,特殊工艺叠加传统节令,进一步附加了非遗产品文化价值。以立冬开酿开晒为主题的文化节正成为地方展示民俗文化、宣扬特色产业、拉动文旅消费的金名片。

立冬还是中华多民族共享的节令和节日。云南彝族在立冬日举办颂牛节,他们用洋芋和萝卜制作牛的模型,踏歌起舞,歌颂一年丰收与耕牛的辛劳。瑶族盘王节也在立冬后举办,他们在春天向始祖盘王许愿,再到冬天举行还愿仪式。藏族酥油花艺人每年从立冬之日开始制作酥油灯花,他们将纯净的酥油切成薄片,与冰水糅合再染上各种矿物颜料,以备藏历正月十五夜摆花节所用。

在立冬新节俗中,健身运动是最受欢迎的迎冬活动,各种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和社区轮番上演,运动迎立冬已然成为新风尚。冬泳爱好者以比赛和表演等形式健身畅游,享受冬泳乐趣,迎接冬季到来。长跑也是有益身心的冬季健身运动,近年来多地都在立冬前后举办马拉松比赛,人们在酣畅淋漓中告别秋天,跑进冬天。

秋深叶落,立冬已至,休养深藏好个冬!

(作者:王文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上一篇:冬小麦和冬油菜播种约九成 秋冬种进展总体顺利
下一篇:在建高速公路上的集体婚礼:工地虽艰苦,真爱未缺席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