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专家: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多做户外运动
2022-10-24 10:36:01       来源:      编辑:      

中新网广州10月23日电 (记者 蔡敏婕)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仍处高位。疑难青光眼领域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葛坚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过度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缺乏等都是过度消耗远视储备的不良生活习惯,要保障孩子每天有 40 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2.5个百分点,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2020年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可达19.1%。

婴儿刚出生时,眼球比较小,所以眼轴也较短,此时双眼为生理性远视,也叫“远视储备量”,可理解为“对抗”视力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会向“正视”发展,“远视储备量”逐渐减少。一定程度的远视储备是合理的。遗传、户外活动少、用眼习惯不好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眼轴长得太快。如果儿童的远视储备量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数值,则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葛坚提醒要对6岁儿童有14.3%近视率特别重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但不应该近视,而且还应该有一定的远视储备,造成近视低龄化,我认为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孩子们近距离用眼负荷过重、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等。”

“家长是帮助孩子预防近视第一责任人。”葛坚提醒,有些年轻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吵闹,就把电视、手机、平板当成安抚工具给孩子,会导致孩子过早近视。

“目前对近视的干预手段很多,其中有确凿科研依据的就是保障孩子每天有4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葛坚称,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团队曾在广州近2000名学生中进行了相关预防近视的研究项目,户外活动干预组的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每天增加40分钟的户外活动,并鼓励家长在上课后特别是周末假期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通过三年时间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户外活动组的学生近视率从39.5%降至30.4%。

葛坚还提醒,除了让孩子白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外,孩子晚上做作业使用的光源,过暗的光线不利于视力的保护。另外,灯最好选择全光谱灯,会更接近自然光,有利于保护视力。

“早期干预和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普瑞眼科儿童眼病与视光事业部技术总监陆燕称,目前有不少近视儿童、青少年正通过使用佩戴角膜塑形镜和离焦框架镜等方式延缓近视进展,对于这部分孩子也有必要每三个月做一次检查,如果发现近视进展过快,医生会更多关注孩子的用眼负荷、用眼距离、用笔姿势等加速近视的因素,提醒孩子及家长加以注意。“要建立持续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保证长久的近视防控效果。”她说。(完)

 
上一篇:廊坊香河至北京多条公交线将恢复全线运营
下一篇:山西彩塑艺人刘惠斌:巧手演绎百态 泥塑传承匠心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