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生态环境篇】绿迹·绿绩
2022-07-15 18:41:42       来源:      编辑:      

人民网石家庄7月14日电 (赵明妍)河北省石家庄市市民王汝春的电脑里,已经存有3000多张“天空照片”。说起这些照片,这位七旬老人眉头舒展,神态放松,开始侃侃而谈。

“我喜欢摄影,所以就想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拍摄一张照片,记录天空的变化。今年是我坚持的第九个年头。”王汝春打开电脑里的文件夹,每张照片都标注着拍摄日期,井然有序,“优良天气的天数,2021年全年已经达到269天,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

照片生动记录了时光里的一瞬。而在燕赵大地“拨霾见日”的奋斗路上,无数个瞬间汇集成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2021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8%;全省国考地表水断面中达到或好于Ⅲ类(优良)断面比例73%,劣Ⅴ类断面全消除;受污染耕地与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和管控措施100%全覆盖……河北省正不断展现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交出一份令人欣喜的绿色“成绩单”。

石家庄市的蓝天白云。 王汝春摄

天蓝·攻坚克难退“后十”

7月12日傍晚,雨过天晴,碧空如洗,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广场上休闲娱乐的市民逐渐增多。“你看我这微信朋友圈刚刚有好多人晒蓝天白云,感觉爽利得很啊!我也赶紧跟几个老伙伴来公园转一转,心情非常好。”市民李女士正和朋友悠闲地坐在长椅上聊天、纳凉。

2013-2021年,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8.8微克/立方米,下降62.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9.71下降到4.43,下降54.4%;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9天,目前所有设区市全部退出全国“后十”。

蓝天白云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河北十年来治理污染的不懈努力。

深化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等9方面22项措施,解决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涉表面处理环评审批工作难题;

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将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等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在达到环境管理要求基础上,予以优先保障,努力做到“打扰减少、大气变好”;

大力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印发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实施方案,逐步健全排污权确权、有偿使用、政府储备、市场交易等制度体系,推动建设统一规范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实现排污权科学合理配置;

探索建立企业帮扶机制,2022年全年开展“两进三送”(进企业、进基层,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

……

“真没见过这么蓝的天,就像画上去的一样!”“这空气真甜呀!”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镇这座生态小城绽放出夺目光彩,走向世界。

据了解,2015年至2021年,崇礼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3.50降至2.26,6次全省年度排名第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这里得以完美诠释。

塞罕坝美景如画。 人民网 周博摄

地绿·代代接力写“传奇”

哪个地方堪称中国绿色奇迹?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当之无愧。

“六二年那么呼儿嘿,建林场那么呼儿嘿,热血青年响应号召,来到塞罕坝创大业那么呼儿嘿……”哼起歌谣,岁月的长卷在眼前逐渐展开。

“喝雪水、雨水,住窝棚、泥草房,天气冷的时候,身上都是冻疮。”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的思绪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感慨万分,“虽然这么苦,但是大家只想一件事,就是用我们的双手,把树栽活。”

茫茫荒原变成葱茏林海,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握紧手中的“接力棒”,奋力向前奔跑。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最后近9万亩石质荒山,如今也披上了绿衣。

据了解,现在的塞罕坝,森林面积达115万亩,林木蓄积量10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林木蓄积量每公顷达135.2立方米,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据中国林科院监测评估,森林资产总价值达231.2亿元,每年释放氧气59.84万吨,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河北省完成营造林63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2.37万亩,分别为计划任务的105%和117.7%。”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凤庭介绍说,河北省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60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36万亩,成功创建15个以上省级森林城市、150个省级森林乡村。

此外,河北已经全面完成土壤污染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省2236个污染地块全部纳入重点监管,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100%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雄安新区“无废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青头潜鸭在白洋淀湿地栖息。 刘洵摄

水清·技术攻关提“颜值”

季夏时节,阳光照在白洋淀的湖面上,漾起层层縠纹,顺着芦苇丛中看去,有成群的鸟类戏耍游走其中,好生有趣。

7月2日,河北省林草局组织当地林草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专家、摄影师在对白洋淀青头潜鸭监测时,首次发现青头潜鸭的雌鸟与雏鸟的活动影像,充分证明青头潜鸭已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目前,白洋淀水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高水平级别,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

水质提升,风采渐显,这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实施“白洋淀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新建“河北省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创新中心”等一大批污染防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大力推进智慧环保改革,着力实现数据跨行业跨部门跨层次整合,形成省、市、县纵向贯通、线上线下联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河北省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入选“2021年度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12条国考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旅游旺季秦皇岛市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8个主要海水浴场全部达到一类水质标准,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衡水湖和岗南水库等18座湖库淀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十年发力,久久为功。2021年,河北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提高到73%,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33.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部消除,提前四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

从“霾天”变“蓝天”、从“荒山”变“绿地”、从“候鸟”变“留鸟”,河北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征程上,既有排山倒海的“组合拳”,还有活灵活现的“绣花针”。

下一步,河北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筑牢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实施全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分区分类实施重点治理工程;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降碳方法学创新,进一步发挥降碳市场杠杆作用……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河北仍然在路上。

 
上一篇:多地多人确诊热射病,炎炎夏日如何应对“烤验”?
下一篇:上海新增1个疫情高风险区、29个疫情中风险区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