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耕道修好了,我们种地、施肥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5月的清风阵阵拂在脸上,正要开着小车下地干活的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马家崖村村民马永顺一脸轻松。 马家崖村位于镇驻地东两公里处,是沂水县院东头镇生姜、芋头、小麦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之一,品质优良、收获颇丰。但由于以前没有完善机耕道建设,泥巴路每逢下雨就积水,形成淤泥,不仅给农户进行耕作造成不便,也鲜有商贩愿意进村采收,加上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山上荒废的山地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沉睡不醒”的荒地。村民一直迫切希望修建一条机耕路解决耕作困难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 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临沂市纪委监委派驻沂水县马家崖村第一书记周永军说:“我们立足村情民情和资源禀赋,将“种地难”定为必须给老百姓解决的问题。”为此,周永军对接协调了85吨水泥,修成了长400米的机耕道,打通了农机进田的“最后一公里”。 “这条机耕路修好后,将会为我们村的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马家崖村党支部书记马传庆指着远方的姜棚兴奋地说道,“过去没有机耕路,导致耕作和运输困难,我们都不敢大面积种植生姜,现在第一书记帮我们修建机耕路,商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