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精神病患者“被关”十四年何以重获自由
2022-01-28 10:19:38       来源:      编辑:      

精神病患者“被关”十四年何以重获自由

“精神卫生法第一案”背后的曲折故事

2013年5月1日,我国首部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从此精神障碍患者权益有了专门法律的保护。

而就在这部法律实施后的第6天,上海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侵犯人身自由权为由,把某精神病康复院和作为其监护人的哥哥告上了法庭。这个案子被称为“精神卫生法第一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该当事人徐某的精神病史要从1997年说起,其中经历可谓一波三折。

1989年,他到澳大利亚打工,一直待到了1997年到移民局申请永久居留时精神状况出现异常,那时他总觉得有人在骂他,并且怀疑被人跟踪。

2000年,徐某被遣送回国,回家之后他的状况并没得到缓解,坚称有人跟他从澳大利亚回国,并出现无故乱发脾气、打人骂人的症状。2001年12月,徐某住进某精神卫生中心,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一段时间后顺利出院。

谁知不久后徐某病情复发,而且更加严重。无奈之下,2003年,他再次被送入了某精神病康复院,这一“关”就是14年。在此期间,他多次要求出院,甚至为此起诉到法院。

2012年,徐某称他病情已经稳定,要求出院。为此,他还找到了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如今的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要求做鉴定,接手此案的是法医张钦廷。

张钦廷检查后发现,徐某的精神分裂症仍有残存症状。“他说自己有时候还是能听到异样声音。”张钦廷向记者回忆说,结合徐某当时可以获批独立坐地铁外出等情形,判断其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徐某因此未能出院。

2013年,也就是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的第6天,徐某再次提出出院要求,并且直接起诉到法院。2014年6月,某鉴定机构判断徐某“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具有诉讼能力”。然而遗憾的是,一审、二审法院均未支持他的诉讼请求,再审也被驳回,徐某出院的愿望再次落空。

时间来到了2017年,徐某母亲再次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宣告徐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此执着的坚持让法院格外重视,法官找到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委托法医对他进行精神鉴定。

而这次接手的法医又恰恰是张钦廷。第二次接触徐某,张钦廷感受到了他与几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

“患精神分裂症的人症状很明显,一看就知道状态不对,5年前给他做鉴定时,不论对他的陈述,还是我们之间的交流,都能作出清晰判断。”张钦廷告诉记者。

“2017年时他已经有正常的生活能力,他要起诉,要找律师,都是自己在微信上联系的;而且后面的鉴定费,也是他用支付宝付的。”张钦廷回忆说。

当然,单凭这一点,张钦廷还无法判断徐某的真实情况。他先查看了徐某的过往病史,对病史进行摘要、梳理;又找到徐某的监护人——他的哥哥了解情况。

要知道,徐某的哥哥一直反对他出院。“他哥哥告诉我们,住院前他有很多冲动行为,甚至拿刀砍人!而且他病情曾经反复,所以不敢让他出院,害怕意外发生……”

考虑到过往病史,徐某哥哥的担心也是情有可原。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非没有康复的可能,如果因为这样的担忧将其永远关在精神病院,那么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又怎能得到维护?精神卫生法也难以落地见效。

在法官的陪同下,张钦廷等法医来到精神病康复院,和徐某进行面对面交谈。这一次交谈,让鉴定人认定,徐某已经康复了。“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结合他的说法和医院的记录,幻听、妄想的症状都已消失了,他还跟我说了出院后的人生规划,很有条理性。”张钦廷说。

2017年7月6日,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发出了那份改变徐某人生轨迹的鉴定意见书: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经长期治疗,规律服药,目前病情缓解,能良好地辨认有关事务的权利和义务,也能完整、正确地作出意思表示,并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应评定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法院经过审理,宣告徐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017年8月,徐某办理了出院手续,终于走出住了14年的精神病院。

作为“精神卫生法第一案”,这个案子在法医的帮助下圆满落幕。不过张钦廷表示,这个鉴定意见只是针对“目前”状况。“如果出院之后不坚持吃药,也是有可能复发的。”张钦廷说,但法医的鉴定并不基于“可能发生的事”,而是基于目前掌握的证据。

在谈到精神鉴定的内在规律和鉴定技巧时,张钦廷说起了另一个假装精神病的案子,此人坚称自己存在幻听症状。当时张钦廷就问他:“你是左耳朵听到的,还是右耳朵听到的?”

对方回答:“左耳朵”。

“正常来讲,你怎么可能是单只耳朵听见声音呢?这明显是故意说谎!”张钦廷有点哭笑不得。

此外,还有人为了混淆视听,故意说“打足球”“踢篮球”这样逻辑不通的话来迷惑法医,“的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毫无逻辑,但是我们是要看组合症状的,不是说你这么简单一句话,就能骗得了我们。”

作为科室的主任法医师,张钦廷有19年的鉴定经验。他的一双慧眼确能看透各种“迷惑”行为。“我们的鉴定是需要实打实的证据来说话的,而非谎言,所以要想拿精神病来混淆视听没那么容易。”他说。

 
上一篇:天津市河北区重点区域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下一篇:异乡过年,温暖不减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