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读懂“开学第一课”背后的期待
2022-09-05 11:06:30       来源:      编辑:      

今秋开学,《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正式实施,劳动课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据媒体报道,劳动课已经写入不少学校的新课表,一些中小学还在“开学第一课”安排了种菜、收割、做饭,还有一些学校直接将“开学第一课”搬到了农田里。

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体现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也将成为中小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有力地改变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被弱化的现象。从公众对劳动课的关注,以及各地中小学校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展的各类实践和探索,不难感受到社会的这一期待:通过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基础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涵育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课应该在哪上、怎么上?应该形成共识的是,劳动课的开展绝不能仅限于让学生学会做几个家常菜,把学生带到田野里参加几次劳动体验,更在于引导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更在于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在课程开展前期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科学的设计,明确课程目标、流程、评价方式。否则,简单的几次劳动体验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甚至负担,而无法发挥预期的育人目标。

在以“追分”为导向的环境下,劳动课的成效很难以量化的分数呈现。虽然劳动课每周只有一个课时,但一些教师或家长囿于固有的观念,仍然可能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这就会使劳动课课时得不到保障。

对此,一方面有必要从制度、师资、资金等方面共同保障,开足开齐劳动课时,确保独立出来的劳动课不被虚化、弱化;另一方面则应进一步在发挥劳动课的综合育人成效上下功夫。教师要充分发掘劳动课程的价值,为孩子提供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的舞台、环境,提供更为丰富的经历与成长体验。引导孩子在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劳动中,提高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提升高阶思维水平、提高合作交往能力。而这种经历和体验,反过来也将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行合一。课堂、教材、作业、考试不是教育生活的全部,也不是成长的唯一途径。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不仅可以在劳动中获取劳动与生活的技能,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在“做中学”中发展自己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贯彻“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理念,让孩子从劳动中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体会到教室之外的快乐,劳动课的育人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才能赢得孩子的喜欢、家长的认同,从而凝聚家校社合力,为上好劳动课营造更好的环境。

 
上一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下一篇:“华中大”还是“华科大”,高校名称为啥惹争论?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