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企业觅才,怎样突破“供需错配”
2022-05-29 17:33:10       来源:      编辑:      

最近,广东一家电器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尹女士正为招不到大学生而发愁。她表示,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热衷于去互联网“大厂”以及服务业等行业,不愿意进工厂,即使开出“前所未有”的高薪,也依然抢不到人。

山东一家科技企业今年预计招聘50人,但目前只招到了10多人。企业负责人感慨:“招工难,确实存在。”

一边是1076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一边是企业难以招到心仪员工的“人才焦虑”,这真是个“怪现象”。企业“招工难”,究竟难在哪?为何难?

现象: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因连续两年考研失利,本应在2021年就业的山西某高校毕业生刘远菲,今年年初才开始找工作。本以为求职路途艰辛,没想到,不到一个月便找到了一份设计工作。

起初,她以为自己“能力过人”,可进入公司后才发现,只是因为自己条件够,也没那么挑。她告诉记者:“这份工作工资不太高,见习期又很长,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来。”

刘远菲透露,她是公司今年招到的第一位大学毕业生员工。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比亚迪济南项目用工缺口2.5万人的新闻引发了不少关注。根据前不久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对14家本地企业的调研,有71.4%的企业表示当前招工存在困难。其中,有80.0%的企业认为难度主要在于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紧缺;有40.0%的企业表示求职者的待遇要求与岗位不符;有30.0%的企业表示招聘渠道仍不通畅。

北京某高校一位教师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他曾去南方一家制造业小微企业调研,“企业负责人直诉苦,说要是谁能介绍来合适的员工,就有奖励。可见,招工有多难”。

刘远菲也说:“公司现在常年都在招聘,人力部门每周也会面试好几个大学毕业生,可真正能来的人,寥寥无几。”

今年3月底,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春季就业市场趋势观察》称,就业市场在不同行业、地区和人群之间存在复杂的结构性矛盾和动态调整现象,高端制造业在今年的“金三银四”继续面临较为普遍的人才紧缺问题,其中,医疗设备/器械、新能源、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硬件、智能硬件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均大于20%。

来自上海市青浦区人才服务中心的信息显示,随着近年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迁移和技术升级,该区域的用工特点逐步从低技能要求的劳动密集型用工向具备一定技术技能的用工需求转变。农民工总量的减少与用工需求的变化相互交织,形成了当下企业招工难的局面。

有统计表明,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需求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万人,缺口率达48%。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今年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大龄低技能人才求职难,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并存。

原因:多重供需不匹配

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栋梁经常与各类企业打交道。在他看来,每年就业季,企业都会到大学校园开展“抢人”大战,实际不是“抢人”,是“抢人才”。“招工难”也同理,其实是“招到合适的人”难。

企业“招工难”,原因何在?

“企业招聘要求高,而招聘待遇则相对较低。”王栋梁分析,被“招工难”困扰的主要是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还处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福利待遇吸引力不强,然而招聘门槛却不低,这就与毕业生们日益提升的工资福利待遇期望产生了矛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利润下降,所能提供的工资福利与求职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加剧了企业‘招工难’。”

学生的薪资要求与其能力不够匹配,也是企业“招工难”的一大关键因素。京东招聘相关负责人王盛通举例说:“产品经理的岗位非常火爆,投录比可能会达到几百比一。其实很多应聘者与整体岗位匹配度并不高。然而像销售、商务拓展等职位投录比可能是十比一,求职者投递热情却不高。”

此外,王栋梁这几年还发现了一个新现象——毕业生的求职选择更加“求稳”。近年来,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岗位的“稳定”优势凸显,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更加偏爱“铁饭碗”。同时,近年来毕业生“二战”考研的比例越来越高,慢就业、缓就业渐成趋势,“有些考生宁可为了考研、考公务员再次备战,也不愿选择不够稳定的企业岗位”。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的步伐正在提速,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能力的诉求逐步从单一技能向综合素质转变,这也要求毕业生完善自身能力结构、尽快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天津大学原副校长张凤宝表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认为,技术工人供给始终存在缺口的原因之一,是部分人对制造业存在偏见,甚至觉得“到工厂上班还不如去当快递骑手”。

诉求:高校人才培养须对接产业需求

面对存在多年的“招工难”问题,企业对人才、对学校有着怎样的诉求?

校企合作,是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会主席李孝轩呼吁,持续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政校行企对接机制,搭建更高水平的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优就业机会,促进就业资源精准对接。

“高校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处于深度融合的最佳时期,可考虑共同搭建一套职业认知课程体系。”在腾讯校园招聘负责人蔡治华看来,学校应重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跨专业的素质能力。企业则融入行业介绍、市场分析、岗位要求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职业价值观,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

李孝轩建议,学校应将就业关口前移,把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辅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如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就业解读’等课程,帮助学生从入学起就明确发展目标。面向大二、大三学生,则围绕职业规划、职场定位、专业前景等开设体系化课程,进行系统化辅导。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展提升专业技能的实训实践,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完善供需匹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产业需求对接,优化岗位供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与关键。”王栋梁建议,要在优化供给上下功夫,科学预测未来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性变化,指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解决供需匹配的结构性难题。“总之,只有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才能从源头上保障供需匹配。”

 
上一篇:人教社就教材插图问题致歉:深感自责和内疚
下一篇:教育部回应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责成人教社立即整改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