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疫情之后,教育应如何转型
2022-05-05 08:55:43       来源:      编辑:      

疫情给各层次各阶段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困境,经历了之前“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的忙乱,当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已能从容做好应急预案,但是教师学生的社交阻断、心理焦虑等问题也凸显出来。

从教育理念上来看,一些教师没有将线上教学作为常态化趋势看待,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仍然延续着以往存在的知识教育为主、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从教育内容上来看,很多地方的线上教育主要以国家课程中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为主,没有抓住机会对学生及时进行道德与责任感、科学知识与个人防护、公共卫生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等的教育。从教学方式上来看,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对线上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少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哈佛大学教授查尔斯·罗森伯格在《阐释疫病》中提出,在疫情从发生到结束的各个时期中人的反应不同。其中,在消退与回顾期,要能够对疫情影响进行及时的理性反思,整体上有利于促进人类认识深化与思想共识达成。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考虑如何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客观认识、经验教训转化成为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提升师生健康素养的新起点。

首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真正践行全面育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再次证明了全面育人的重要性,且要尽快补齐教育的一大短板——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从科学素养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然、他人和自我的矛盾关系,学会健康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人文素养来说,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和文化底蕴。

其次,应拓展教育内容,延伸学生的知识跨度。公共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灾难教育等关系到人的基础生存能力和生活价值导向,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常常被忽视,这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此外,从此次疫情防控来看,由于缺乏对突发灾难的理性认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不少学生产生了慌乱、焦虑、迷茫甚至抑郁的消极心理反应或问题。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延伸知识跨度,通过加强灾难教育和危机教育,使学生具备在灾难和危机面前理智判断、沉着应对、科学决策的生存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最后,应变革育人方式,探索智能教育。疫情期间学生和教师居家学习和网上授课,教师从以往的面对面、手把手的“给予者”“控制者”转变为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引导者”和“激发者”,尝试了前所未有的“大放手”的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改变了以往不敢放手、不想放手、不会放手的状况,并以成长导师的角色,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和督促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自主自律、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方面获得成长。

应对疫情的在线教育教学是应急也是创新,教育应当继续探索教育方式变革,尤其是在提炼总结“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智能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有效性,提升师生在线教育的智能化水平,让智能技术服务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作者:杨玉春,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上一篇:推进教育公平  共享优质教育(谱写新篇章)
下一篇:新职业职称评审助推新产业和人才发展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