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唐诗与宋词中的不同春景
2022-05-03 09:29:22       来源:      编辑:      

春天是一个渐进的季节过程。按照农历,春天分为初春、仲春、暮春。初春,又称孟春、早春,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具体指立春至惊蛰期间。它意味着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的季节。仲春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仲春。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此时雨水较多,繁花凋落,绿叶成荫。自《诗经》开始,每当献岁发春,也就是新的一年春气发动的时节,人们抒发愉悦之情的咏春诗词,就开始登场。如刘希夷所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唐诗与宋词中,一样的春日,却有着不同的风景,可谓浅黛深浓,各发天籁。

总体说来,唐诗中的春天大多明媚欢快,对应的时节主要在初春、仲春。宋词里的春景则以暮春时节的送春、伤春为题,带着越来越浓重的感伤意绪。从唐诗到宋词,吟咏春天的主题,是逐渐从丰富多样集中到悲怨感伤上的一个不断狭窄化过程。

唐代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说:“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早春的柳树才冒出半黄的嫩芽,难以察觉和感知,捕捉到这样景色的诗人,才算得上专业。等到花开似锦、游人如织的时候再写春天就俗了。所以“知春”有先后,感觉有深浅。描写早春的诗歌最是清新欢快。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春风”,点明了是仲春景象。在仲春时节,“计春之日限犹宽”,还有大好的春光在后。人们感到的是来日方长、美景在前的喜悦。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写的也是这般时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桃花初绽当是早春。桃花、水鸭、蒌蒿、河豚,这些活跃的物象争相地传达生机遍地的惊喜之感。这两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和早春时节特有的清新惊喜之感,有着很大的关系。

初盛唐时代,带着青春豪气,新鲜明亮的诗风,正适合吟咏春天。唐诗中的春景,明亮欢悦如春风骀荡,欢乐气氛要远大于感伤寂寥的抒发。说起唐诗中的春景,那些熠熠生辉的诗句令人指不胜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那包笼天地、一尘不染的静美春夜:“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九龄《山舍南溪小桃花》所描绘的山间桃花盛开、生意盎然的景象:“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王维《辋川别业》用青草葱葱烘托出桃花的灿烂夺目:“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李白《阳春歌》“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柳结烟垂袅风”中阔大明媚的春光等等。

有人统计过,唐代诗人如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韩愈等吟咏春天的诗作中,写春天之风恬日暖,明朗康健,意气洋洋的作品占了大多数。

唐诗中的春景之最,当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本是南朝旧乐,有着民歌的复沓浏亮,以及宫体诗的绮艳从容。这月色花光的圆满春夜,正配得上盛唐人腔子里那股油然而生、沛然而起的豪情壮气。再没有一篇诗歌能用这般华丽的修辞、细致的铺叙,写出春夜宏大辉煌的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在浩浩奔涌的江流之上,是烂漫的花树,散发的光芒和月色相映发。笼罩在江天之间的是春夜里广大无边的静穆与澄澈。清人说此诗风度格调,“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贺裳《载酒园诗话》)。其中的意境,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既有因为人生之孤独短暂而生发的震破人心的痛惋,也有与浩茫的生命之流融合为一的放开与超越。这般宏阔壮美的春夜、春景,这种“不亢不卑,冲融和易”的人生态度(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才是盛唐气象的代表。梁启超称赞“这类话真是诗家最空灵的境界。全首读来,固然回肠荡气;但那音节既不是哀丝豪竹一路,也不是急管促板一路,专用和平中声,出以摇曳,确是三百篇正脉。”(《梁启超集》卷三十七)王闿运说这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唐诗中,暮春时节的残花落红的景象,多是作为审美客体出现。虽有杜甫“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家国寄托,但占据主流的是李白诗所说的“万物兴衰皆自然”的豁达。如杜牧的《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春暮花谢,又是绿叶成荫、子实满枝之喜,不需惆怅嗟怨。唐诗中的花开花落,更多的是向世人传达一些变迁规律、人生哲理。

以词体而论,唐人词中的春天也不同于宋人。唐代少有的几首写春天的词,也是欢快愉悦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宋人词里的春日,却回荡着一派惜春、伤春、送春的伤感与叹息。

晏殊身为太平宰相,富贵优游五十年。在他风平浪静,踌躇满志的一生里,所看的春景却是“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清平乐》)。他的《浣溪沙》中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灵魂,正是一腔感伤惜时的忧惧心绪。

宋词的伤春名作,还有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晏几道《临江仙》的“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等。如此深厚的春愁、春怨,即使有“一片春愁待酒浇”(蒋捷《一剪梅》),只怕也是如张先所言“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天仙子》)大半是无计消除的。

到了南宋,伤春忧国成为词作的重要主题。词人眼中的春景,满是残红、落花、春愁、泪眼,病酒、消瘦一类残缺美;心中意绪不离悲、苦、怨、愁,表现出浓重的落寞之情。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问道“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春带愁来,却将春愁留在人间。春与愁就成为南宋词强固连接的物象,是咏春词最显著的特点。

辛弃疾的《摸鱼儿》是南宋咏春词的代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这是词的上阕。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然这首词却是宛转怨慕,曲写心志。几番风吹雨打,花落成泥,春归无处。眼前景就是心中事。他借春事(惜春、留春、怨春)之阑珊,写忠君爱国的一腔热忱,如春日花朵般被无情打压。以残缺的春景,比喻自我人生功业的失意,纤秾委婉地传达出内心的无限哀痛。再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写残春花落带来的物是人非的伤怀失意;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言风雨落花之可哀等等。

宋末元初的遗民词人手中,春天从一个欢快美丽的季节,变成寄托黍离之悲和亡国之恨的寄托。“春光兀自好,我却为春愁。”(真山民《春感》)芳草飞花、春风绿柳,纷纷变作了悲愁哀痛的对象。刘辰翁的“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兰陵王·丙子送春》)送春实则是送南宋。春天的美好寄喻着家国之思。不但残春、暮春让人吟出哀苦愁叹,遗民们的春恨意识拓展到了整个春季,凡初春、仲春、暮春之景,皆是抒发悲恨愁苦的机缘。春恨主题虽非宋词所独有,但是词为中国文学体裁中之精美者,幽约怨悱之思,非此不能达。(缪钺《论词》)宋词中的春天,正因曲折传达出了各种复杂难言之思,而令读者喜爱。

唐诗宋词中的春景,从来不是简单的风景描摹。它们和时代的氛围、政治的气候桴鼓相应、若合符节。清人吴乔的《围炉诗话》提出过“诗中有人”的理论:“人之境遇有穷通,而心之哀乐生焉。夫子言诗,亦不出于哀乐之情也。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正因为有个人的境遇、人事哀乐的参与,相似的春景才能写得如此生动而不同。透过唐诗宋词中那些脍炙人口、辞藻华艳或幽微深曲的诗句,我们不仅看到了春花春雨、月夜春风,更捕捉到了前哲先贤睿智多思的心曲。大自然已经足够精彩了,词人骚客又各出妙意,滋英咀华,以助佳景。

 
上一篇:我国非遗保护有了本硕教材 非遗学学科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下一篇:基础医学呼唤拔尖人才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