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缺芯短锂”何时缓解?专家们这样说
2022-05-07 16:44:56       来源:      编辑:      

  中新经纬5月6日电 (熊思怡)近日,多家新能源车企相继提价,矛头直指芯片短缺及原材料涨价。“缺芯短锂”问题何时缓解?新能源涨价潮会不会持续?

  中新经纬5月6日举行第二期V观财报圆桌会线上活动,和3位专家畅聊“新能源汽车赛道AB面”。

  “缺芯”影响在逐步缓解

  2020年以来,“缺芯”问题笼罩全球车企,至今已持续两年之久。“缺芯”现象何时能缓解?川财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高翔认为,不仅汽车行业缺芯,从整体情况来看,包括家电行业、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市场整体对芯片的需求仍相对旺盛。

  “由于全球芯片产能、扩产进度跟需求有一定的错配,导致整体来看芯片供给确实不够。”高翔补充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从产品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是传统车的10倍左右,这对芯片产能扩充也带来一定量的冲击,使得新能源汽车芯片一直处在供给不太正常的状态。”

  高翔指出,芯片企业近年一直在针对新能源汽车做扩产。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称,芯片的影响也在逐步缓解。

  疯涨锂价或迎小幅调整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遭遇“缺芯”问题,动力电池原材料锂、钴、镍等价格持续上涨,也给下游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以碳酸锂为例,其价格短短一年左右时间上涨了约10倍。

  “目前来看,碳酸锂的价格整体在50万/吨的水平高位震荡。”高翔分析,随着产能扩建,2022年下半年或能看到碳酸锂价格回归理性,但不太可能回归到之前5-6万/吨的价格,“毕竟下游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客观存在,所以我估计可能有一个小幅的调整。”

  光大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殷中枢则认为,“短锂”问题2023年年中可能有所缓解。他指出,2022年碳酸锂整体价格是40-50万/吨,如果年内需求还是较强,调整幅度可能并不会特别大。殷中枢表示,要密切关注二季度和三季度新能源车的销量和锂电池的排产等。

  新能源涨价潮会持续吗?

  “缺芯短锂”双重因素影响下,新能源车企成本攀升,最终通过提价向消费者转嫁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一季度,就有特斯拉、比亚迪、小鹏、蔚来、威马、零跑、几何汽车等数十家新能源车企提价。其中,特斯拉在8天时间内3次调价,累计涨价幅度高达1至3万元。

  崔东树指出,2022年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滑,因此在经历了1月、3月两轮新能源车涨价潮后,很多车企现在仍在观察。

  崔东树认为,现在其他基础原材料的涨价问题比较严重,叠加物流成本大幅增长,车企短期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如果在5月底到6月份,物流得到有效恢复,同时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大的话,我们认为新能源车(继续)涨价的压力还好。但如果有些问题超预期的话,还是会有一些企业考虑调整价格或减少促销,以缓解成本压力。”崔东树说道。(中新经纬APP)

 
上一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4月汽车消费指数为71.8 5月汽车销量有望环比提升
下一篇:苏州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6%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