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金融更好支持科技创新研究 报告建议设立“专精特新贷”
2022-04-25 15:15:59       来源:      编辑:      

  中新财经4月24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24日在北京发布《2022·CF40中国金融改革报告: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一份分报告建议设立“专精特新贷”,建立以股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

  4月19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时期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工作方案》,强调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

  在深入考察从科技创新到实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资金来源与使用现状后,分报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研究》指出,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核心矛盾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模式与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匹配。该课题负责人为CF40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

  在总结国际经验启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报告建议,现阶段金融更好发挥支持科技创新作用的改革核心思路是:在不断完善以债务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模式基础上,探索并建立以股权融资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金融支持模式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通过政策设计引导各类金融服务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科技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金融支持。具体来说,可从“破旧、立新、聚合”三个层次共同发力:

  “破旧”,即在现有金融结构中,释放银行体系服务科创企业产业化不同阶段融资需求的能力和动力。例如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创新模式,即创设“专精特新贷”。其优势在于不违背信贷规律同时,既能帮助初创科技企业解决初期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又能解决这类企业高风险覆盖问题,还不摊薄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股权,使其心甘情愿为此付出合理对价。

  “立新”,即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满足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求。探索建立以股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促进金融深度参与科技创新产业化过程。

  一是发掘信用货币潜力,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股权金融发展。二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形成可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服务的多元性、针对性、普惠性。三是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推出满足不同阶段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的直接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四是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五是推动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共享科创成果产业化的长期红利。

  “聚合”,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作用,让财政资金通过引导、担保、兜底等方式充当金融资本的后盾,与金融体系协同完成支持科创的重任。提升财政资金与金融体系的配合效率,不断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托举的作用,共促科创进步。(完)

 
上一篇:辛巴再陷售假风波 品牌方、辛选各执一词
下一篇:预制菜联盟成立 “小弱散”的预制菜能否做成“万亿蛋糕”
 
     栏目排行
  1. 全域旅游助力昆明迈向新境界
  2. 跨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健康码 旅游股
  3.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4.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5.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6.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7.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9.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0. 旅游业“新”效迭出
     栏目推荐
“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互联网+”创新物流新模式,传化支付为物企发展插上智能翅膀
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重磅|福客满产品&技术双双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
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喜讯丨泰康拜博沈刚教授当选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监管出手整治代理全额退保!这些人估计要坐牢!
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全时新鲜水 云米Super Y 1200G净水器送2支滤芯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人民财评:金融“活水”直达民营小微企业,稳增长稳预期
“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金融16条”加速落地 碧桂园获十家银行超300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
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展望2023,大金融板块的行情可持续吗?
“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金融十六条”后,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超2万亿,但更多优质民企亦需融资纾困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